浙江稻米价格指数分析报告(2020年第二期)

发布时间: 2020-09-24

浙江稻米价格指数分析报告

(2020年第二期)

 

前言:“我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。今年夏粮丰收大局已定,秋粮要争取有好的收成。”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,了解粮食生产时重要讲话。

“餐饮浪费现象,触目惊心、令人痛心!”习近平总书记又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,指出要加强立法,强化监管,采取有效措施,建立长效机制,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,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,切实培养节约习惯,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、节约为荣的氛围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,表明了我们党厉行勤俭节约、反对铺张浪费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,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、深切关心群众生活的人民情怀。

十几亿的人口要吃饭,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。“手中有粮、心中不慌”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,今年更有着特殊的意义。在后疫情防控阶段,中国的粮食价格依然保持总体平稳,市场运行稳妥有序。“米面随买随有”“粮食还是吃新的好”这背后最大的支撑力,是源自中国粮食产量丰、库存足,源自我们牢牢守护的粮食安全。我省作为全国第二大缺粮大省,每年消费总量约2100万吨,粮食来源纵贯南北,横穿东西。

国家粮食浙江交易中心作为全国最大线上、线下融合的粮食交易市场,2020年上半年交易量达148.59万吨,其中线上成交82.79万吨,线下交易65.80万吨。中心收集了自2011年7月以来粮食线上线下成交价格、进销流向等信息,编制了浙江稻米价格指数分析报告。该指数包含为粳稻谷、早籼稻谷、粳米三个品种的销售情况,数据来源于国家粮食浙江交易中心成交价格;以2011年7月指数设立之日起为基准值100。

一、2020年8月浙江稻米价格指数

1、粳稻谷。本期粳稻谷价格指数为93.51。同比去年上涨13.53,涨幅为14.47%%;较上月同期下跌4.63,跌幅为4.95%;对比2011年指数设立之初下跌6.49,跌幅为6.94%。随着国家临储稻谷的持续抛售,国内粳稻供求关系开始缓和,整体价格呈现回落。

1.jpg

2、粳米。本期粳米价格指数为102.74。同比去年上涨4.57,涨幅为4.45%;较上月同期下跌0.91,跌幅为0.88%;对比2011年指数设立之初上涨2.74,涨幅为2.67%。我国大米产能持续过剩,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胜利后,马上恢复生产。现阶段口粮市场回到了从前供大于求的状态。

2.jpg

3、早籼稻谷。本期早籼稻谷价格指数为114.03。同比去年上涨17.48,涨幅为15.33%;较上月同期上涨8.43,涨幅为7.39%;对比2011年指数设立之初上涨14.03,涨幅为12.3%。受南方洪灾影响,早籼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受灾,使得今年的早籼行情持续走高。

3.jpg

二、浙江稻米现货市场分析

综述:20年1-6月份市场场内交易量65.80万吨,其中大米52.66万吨、面粉6.51万吨、食用油3.49万吨。国内疫情得到快速有效的控制,全省稳步有序推进复产复工,各大院校也逐步复学复课,省内粮油消费逐步恢复,供需关系逐步向买方市场过渡,整体价格走势开始趋稳回落。

4.png

成品粮价格主体回落主要因素是:自4月15日临储稻谷每周拍卖计划增加到到200多万吨,投放量增加了近一倍,后续还将19年粳稻也加入到了拍卖计划。截至8月底,临储稻谷还在周期性投放,没有停止的迹象。这极大的补充了国内的原粮市场,打消了企业“抢粮、屯粮”的想法。另一方面,国内疫情就防控工作效果显著,大米“生产-运输-分销”的产业流程很快就恢复正常。国内大米生产企业的产能原本就过剩,较高的开工率很快让大米供需关系转变为供大于求的状态,促使市场竞争趋于激烈。最后,六月后南方气温开始升高,大米的储存难度随之增大,消费淡季压制终端消费,经销商备货意愿下降,倒逼大米出厂价格进一步走低。

5.png

 

分析一:大米供求关系反转 整体价格“跌跌”不休

6月中旬以来,大米需求受限走货量平平,加之稻谷市场因国储持续投放而进入饱和,大米购销已进入供大于求的状态。

特别是6月2号后,国储开始在江苏、安徽两省投放19年最低收购价粳稻谷,这使得当地原本十分坚挺的新粮价格开始松动下行。各米厂纷纷开始下调大米出厂价格,想尽快将手中囤积的高价粮消化掉。苏皖两地是我省大米采购的主要地区,且距离较近,所以市场内价格反应也相对较快,自六月以来大米价格已经连续三周下跌。目前江苏产优质大米批发价4.54元/公斤,跌幅为0.06元/公斤。安徽产普通大米批发价为4.30元/公斤,跌幅为0.04元/公斤。东北产圆粒大米批发价为5.28元/公斤,江西产晚籼米批发价4.48元/公斤,跌幅均为0.02元/公斤。

当前大米市场已进入季节性消费淡季,消费需求弱势难改。 而国家临储拍卖已常态化,特别是19年粳稻加入到拍卖计划后,未来优质稻谷价格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。预计短期内大米价格连续下跌的趋势还将延续。

 

分析二:早籼谷收购陆续启动各地抢粮拉高行情

六月下旬新季早稻收割渐入尾声,上市量也逐渐增多。但由于遭受连阴雨天气和多年不遇的洪涝灾害,使得赣北的早稻收获及上市时间较往年有明显推迟,质量也明显偏低。受此影响,预计后期新稻走势可能将出现分化,质量较好的早稻表现可能会更加“抢眼”。随着我省各收储公司陆续启动早稻收购计划,市场竞争更加激励,必将拉高早籼行情。

今年我省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格为124元,比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格继续高出3元。此外,今年早稻谷实行订单全覆盖,施行“应订尽订”、“应收尽收”政策,预计今年早稻订单数量增加10.2万吨,市县级储备粮缺口部分通过省内调剂、省际间订单、网上公开竞价补充。截至7月25日,浙江全省早稻累计收购10.95万吨。但我省的早籼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各地方储备需求,省际订单,省外代储十分普遍。

江西作为早籼谷的产粮大省今年受洪涝灾害影响较大,使得新季早籼谷质量和产量双双下降。因洪灾抢收上来的稻谷青谷、芽谷比例较高,影响出糙率指标并且含有较高杂质,估计约有15%至20%的等外低质量早籼稻,因此预计今年江西省三等及以上的早籼稻约480多万吨。目前当地三等净粮的收购成本价在2520元/吨左右,随着市场收购竞争日趋激烈,外省赴江西抢粮频繁发生,早籼谷价格还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。

从当前的网上公开竞价采购的成交情况来看,自7月中旬开始,早籼谷采购成交均价从2682元/吨,快速提升到2708元/吨。随着采购计划的不断增多,早籼谷缺口将不断增大,未来有些收储很有可能将以小麦或者中晚籼谷来作为替代,完成储备计划。

分析三:早籼谷入库基本完成,但收购进度晚于往年

受新冠疫情影响,为保障全省粮食供应安全,今年省内各收储公司的轮换出库计划均较往年有所推迟,总体数量也有相对减少。以储备粮中占比较高的早籼谷为例,截至8月14日,我省通过浙江交易中心销售了共24.1万吨早籼谷,成交均价2226元/吨,总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了8.94万吨,成交均价上涨了296元/吨。从未来的交易计划来看,今年的早籼谷出库已基本结束,交易重心将逐步过渡到中晚籼谷及晚粳稻。

因年初的疫情影响,我省对早稻谷实行订单全覆盖,鼓励扩大种植面积、抢种双季稻等方式来增加粮食产量。可天不遂人愿,夏季南方各地强降雨导致洪涝灾害频发,使得今年早籼谷产量下降品质降低,符合入库标准的稻谷较少,且成了强手货。当前新季早籼谷价格持续走高,农民惜售心理加重,拖缓整体收购节奏。截至8月5日,我省主产区早稻累计收购25.87万吨,较去年同期少收了6.15万吨;通过网上平台公开采购的早籼谷总量仅为1.73万吨,成交均价2755元/吨,而去年同期采购总量为4.97万吨,成交均价为2602元/吨。整体来看,今年的早籼谷收储计划将很难按时完成。

如果仍然按原计划收购,势必导致收储公司与企业相互竞争抢粮,抬高谷价,不利于粮食行情稳定。再则今年早籼整体品质不佳,储存难度较大,影响储备周期。那么未来调整收储结构,用小麦或者中晚稻来补充早籼谷的储备缺口将是大概率事件。从当前国内主粮行情来看,由于我国生猪产能不断恢复,饲料需求量稳步增加,随着玉米持续高位运行,大部分饲料企业用小麦、高粱替代玉米,多家饲料企业已实现10%-35%的小麦替代,未来小麦缺口将持续放大,追高情绪还在升温。虽然今年小麦质量是近年来最好的,但当前市场竞争较大,整体行情偏高,用来作为替代的性价比不高。那么还有一个月左右上市的中晚籼稻,将成为重要的候补对象。受此影响,预计今年新季中晚籼稻价格将好于去年。

三、稻米网上交易分析

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遭受罕见的连续强降雨,多个早稻产区的降雨量和水位超过1998年的历史极值。由于正值当地早稻抽穗开花至灌浆乳熟阶段,早稻生产受到很大影响,且连续降雨导致气温偏低,主产区早稻收获普遍推迟。国储稻谷投放计划没有停止的迹象,这使得今年稻谷行情起伏不断。

QQ鍥剧墖20200924145930.png

3.1 早籼谷

5月中下旬,省内各收储公司早籼谷出库接近尾声,整体价格平稳运行。但市场交易较为活跃,整体出库价在2260元/吨左右。主要是因为省内各收储公司今年的早籼稻轮出计划已基本完成,后期将以销售晚稻为主,各大加工企业抓住最后的时机,掌握一定的早稻储备,维持合理库存到新一季早稻上市。

从7月下旬开始,省内各收储公司陆续进行网上公开竞价采购。17日中储粮浙江分公司采购2069吨,起价2530-2540元/吨,但无人应价。29日青田收储采购1900吨,起价2720元/吨,以2682元/吨成交。31日磐安、淳安两地共采购5151吨,起价2720元/吨,以2708元/吨的均价成交。早籼谷行情已经进入卖方市场,未来还有上涨趋势。

进入8月后,新季早籼谷价格持续上涨,收购进度缓慢。17日金华兰溪市采购20年产早籼稻920吨,起价2800元/吨,成交均价2793元/吨。20日丽水景宁县采购20年自然晒干的早籼稻2800吨,起价2800元/吨,未成交。21日金华兰溪市继续采购20年早籼稻650吨,起价调整至2900元/吨,但应者寥寥,最终成交均价为2897元/吨。五天时间内,浙江早籼稻采购价格上涨了104元/吨,主要原因是今年符合75%出糙率的三等早稻数量较少,贸易商手中优质粮源不足,如果拍下后再前往产区收购早稻,时间进度上来不及。再加上我省入库把关较为严格,贸易商担心手中现有粮源无法通过验收,故而观望情绪较为浓厚。近来我省17-18年早稻销售价格已攀升至2600元/吨左右,而去年同期同等质量稻谷仅售2000元/吨左右,可见今年早籼稻补库难度加大。

8.png

3.2晚稻谷

5月中旬后,粳稻市场止涨回稳。18日嘉兴销售18年本地粳稻起价2660元/吨,均价2666元/吨,溢价6元/吨。20日海宁销售18年本地粳稻起价2600元/吨,均价2634元/吨,溢价34元/吨。22日平滑销售18年本地粳稻起价2580元/吨,均价2588元/吨,溢价8元/吨。从当时粳稻交易情况来看,委托单位均为嘉兴地区,销售粮源质量基本一致,可以看出随着前期“抢粮潮”的过去,加工企业购入粮源的热情不断降低,成交价格也应声下降,甚至出现了流标重拍的现象,企业观望心态有所增强。但随着6月份国储销售底价的调整,19年新粮首次加入国储交易计划,市场供应形势将进一步稳定,而后期交易将逐步恢复常态,大涨大跌的可能性不大。

到了6月后,主粮市场逐步过渡到季节性消费淡季,终端走货不快,各经销商谨慎备货,企业拿粮相对谨慎。16日桐乡市销售18年本地产粳稻谷1704.9吨,起价2580元/吨,全部成交,成交均价为2601元/吨。17日同属嘉兴地区的海宁县销售19年本地粳稻谷500吨,起价2760元/吨,成交价2882元/吨;销售18年本地粳稻谷2726吨,起价2560元/吨,均价2602元/吨。近期浙江地区粳稻谷成交价格平稳,18年稻谷较上周跌27元/吨,19年稻谷较上周跌17元/吨,价格有所回落。

进入7月以来,稻谷行情回暖,终端交易价、量齐升。特别是晚籼稻,省内库点为了迎接新季晚稻,出库量持续提高,价格也稳步上升,晚籼谷成交均价为2522元/吨。从七月上旬晚稻销售行情来看,报名参与的企业显著增多,除了浙江本地大米加工企业外,来自江苏、安徽等粳稻产区的企业报名热情有所提高,实际成交中有近5成为外地企业竞得。与疫情期间抢粮潮有所不同,虽然企业参与程度较高,但竞价较为理性,没有出现不论粮食质量好坏,都能拍出高价的情况。

进入8月后,各地收储公司相继执行粳稻出库,市场流通的粳稻增多,除本省加工企业外,还有江苏、安徽等地的客商前来采购。11日嘉兴海宁市销售18年本地晚粳谷2750吨,起价2520元/吨,均价2623元/吨,溢价103元/吨。从参与企业的分布情况来看,库点周边本地企业和江苏中部企业各占一半,近来稻谷行情颇为走俏,但大米的终端消费情况不甚理想,稻强米弱的格局愈发显现。

9.png

四、交易数据表

1、近期浙江储备粮交易成交一览

2、品牌大米价格一览

五、浙江省五优联动优质稻米种植试点不断扩展

自2018年以来,我省率先提出以“五优联动”试点,开展粮食供给制度创新改革,着力打造优质粮食产业链,助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、提质增效。帮助企业提前锁定优质粮源,引导农户种植“五优联动”试点品种,同时又减轻财政负担,实现了农户、企业与政府的三方共赢。

经过两年推广磨合,逐步形成切实有效的施行方法,在我省的粮食收储计划中有了一席之地,所占比例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。

6月17日浙江中心组织了首场“五优联动”优质晚稻省级试点加工企业网上竞价交易,浙江交易中心在短短十天内完成了“五优联动”交易系统模块开发、测试和上线运行。本场交易吸引了浙江省内数十家大米加工企业的参与。在浙江省晚粳稻最低收购价的基础上,企业补贴给农户的优质加价为40元/吨,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争夺,12个标段两万吨“嘉67”、“秀水121”优质晚稻全部成交,其中优质加价最高达到了265元/吨,

6月30日嘉兴海盐县组织“五优联动”优质晚稻交易,在明确今年产稻谷基准价格为2660元/吨的基础上,竞价“优质加价”部分。委托方给出的最低优质加价为60元/吨,底价成交。

7月09日金华兰溪市组织“五优联动”优质晚稻(甬优15)交易,在明确今年产稻谷最低收购价为2600元/吨的基础上,竞价“优质加价”部分。委托方给出的最低优质加价为100元/吨,底价成交。

7月29日嘉兴平湖市进行了“五优联动”专场交易。交易品种为浙江试点优质品种粳稻谷“秀水121”,数量为2829吨。该批次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为2660元/吨,优质加价起始价40元/吨,实际成交最高优质加价达到了155元/吨。

 

六、国内稻米市场动态

1、临储拍卖未停,粮食流通供应基本稳定

如今国家临储拍卖已历时了近四月个时间,拍卖成交率由高走低。按照往年的规律将在八月底停拍部分品种,但当前疫情未全面结束,且年底有再次爆发之势,因此不能贸然断定就一定停拍。已成交的稻谷还未消化完毕,预计陈粮流通方面或将持续至年底。

除了国家临储持续投放外,自2月份月份以来中储粮各分公司在主产区投放也未曾间断过7月中旬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将投放16-17年产稻谷10.8万吨,其中16年起拍价1.25元/斤、17年产起拍价1.28元/斤,国标二等粮,价格类型为卖方散粮汽车板价,部分已参拍的企业表示性价比较高,粮质较好。另外通过了解得知,近三个月大米市场不景气,东北产区米企的库存总量要高于往年同期,特别是长粒水稻、超级稻以及辽星等,四月份抢米时期米企也补充了部分库存备后期使用,但近三个月消耗量有限,同时这种现在在安徽、湖南、湖北等地也相对常见。最重要的是,目前国家临储已成交的800万吨稻谷中,预计还有近一半未出库完毕,整体来讲未来原粮市场供应十分充足,没必要过多库存陈稻谷。

2.今年早稻产量质量堪忧中晚籼稻前景不定

2020年新季早籼稻及一季中籼稻遭遇了多年不遇的洪涝灾害,长江中下游籼稻主产区损失严重,籼稻生产也面临巨大的挑战。

从生长情况来看,我国江南、华南大部分早稻目前正处于乳熟成熟期,湖北、安徽等地处于抽穗灌浆阶段。因为汛情,江西省对受灾地区和行洪地区的早稻提前抢收。据农情调度数据,截至7月中旬,全省早稻收获面积1156.7万亩,其中鄱阳湖流域35个早稻重灾县7月11日至16日抢收早稻面积643.8万亩;全省早稻受灾面积449.5万亩,绝收主要集中在鄱阳湖湖区。7月19日农情调度数据显示,早稻绝收118.5万亩,中稻绝收72.2万亩,晚稻栽插进度总体滞后尤其是环鄱阳湖地区。湖南洞庭湖流域、湖北仙桃、安徽巢湖等地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。湖南岳阳部分地区早稻单产在500—600斤/亩,较去年减少200—500斤/亩。因为持续降雨,部分地块早稻受淹,新季早籼稻青粒多,籽粒不饱满,水分偏大,必须经过烘干,芽稻比例大增。今年早稻增加的面积或难以弥补因洪涝灾害绝收的面积,而且新季早稻在单产、品质方面都将不如上年。

而7月中籼稻正处在分蘖拔节期,受洪涝灾害影响,部分一季稻长期浸泡在水中,生长进程或延后,有效穗数也可能减少,没顶超过4天就可能面临20%以上的减产,超过10天甚至可能绝收。晚籼稻方面,受降雨影响较小的地区插秧基本结束,而湖区及前期受淹地区的农户因担忧二次被淹仍在观望。2020年,江西省晚稻种植任务为1870万亩。截至7月19日,江西省早稻收割进度仅达82.9%,晚稻栽插进度也仅有46.1%,7月22日,全省已栽晚稻1393.5万亩,是近年进度较慢的一年。中央气象台消息,江南中南部、华南等地的部分地区35℃—37℃的高温天气将持续至7月下旬,部分地区在38℃—40℃。有农业专家担忧洪涝灾害过后会有旱情发生。2020年我国中晚籼稻种植面积约2.36亿亩,同比基本持平;中晚籼稻总产预计2185亿斤,同比增加16亿斤,增幅0.7%。综合来看,我国一季中籼稻的生长已经受到不利影响,而晚籼稻插秧暂未受到明显影响,但要在8月前完成移栽。江西、湖南、安徽等地正全力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自救,抢抓当前晴好天气,抓好晚稻面积落实,力争实现“早稻损失晚稻补”。

3.成品粮市场供大于求,终端价格接连走低

大米市场销售仍不见起色,各米企陈米间竞争也相对激烈。虽然部分产区米价较前期略有上涨,但只也只是优质品种拉开价差,陈粮主导行情的格局依然存在。综合当前市场现状,大米前期备货足、七月份后销区高温、多雨大米不易保管,同时国内各地区高校、中小学生迎来暑假,市场集团性消费刚需再一次下降,大米短期内回落的势头以现。

由于近两个月国内饲料市场持续走高,作为副产品的米糠也到达了这两年以来很少能达到的高位,其中粳稻糠主流出厂报价在0.95-1.06元/斤以上,籼稻糠主流价格在1.05-1.13元/斤,较高的副产品利润极大的刺激了米厂的开工率。除了有利可图外,还能保持稳定的出货来占有原来的市场份儿,更能有序消耗前期所抢购来的原粮库存,保证较好的资金流动。由此导致原本供大于求的大米市场竞争更加激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