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口谷物或成可能 拍卖成交跌至谷底

发布时间: 2019-07-11

7月,对于国内玉米而言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月。6月末G20峰会中美元首会晤再次成功吸引市场关注目光后,其影响将在本月“发酵”。经过谈判,美方不再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新关税,这意味着中国将立即购买大量美国农产品再度回到议事日程。在此背景下,临储玉米拍卖成交跌至谷底,具体分析如下:

东北及华北涨跌各不同

7月份以来,主产区东北及华北玉米市场涨跌各有不同。从华北产区来看,由于华北本地玉米上市量减少,以消耗本地玉米为主的加工企业开始提价。截止目前,山东寿光加工企业14%水分国标二等玉米收购价2050-2060元/吨,周比上涨20-30元/吨;德州收购价2050-2070元/吨,周比上涨10-20元/吨。河北石家庄收购价2030元/吨,河南鹤壁收购价2050元/吨,周比均持平。由于今年华北小麦品质较好且开秤价较高,与往年相比,贸易商玉米存量偏多,价格上涨后本地玉米上市量增加,预计后期华北玉米价格以稳为主。

从东北产区来看,东北加工企业库存相对充足,前期参拍临储玉米陆续运回工厂,同时合同采购量也相对较大,主要原因是合同采购不仅可以降低采购成本,还可以延长结算时间,导致加工企业合同采购量明显高于去年,加工企业对厂门口收购依赖度较小,厂门口收购总体呈现“有价无市”状态,部分加工企业甚至直接停止收购,黑龙江加工企业和吉辽个别企业厂门口有一定收购规模,但大多数企业日收购量在1000吨以内,无法满足正常加工需求。东北玉米价格稳中有跌,收购大多“有价无市”。

截止目前,黑龙江绥化14%水分国标三等玉米收购价1760-1790元/吨,辽宁铁岭收购价1820元/吨,周比均持平;吉林松原收购价1810元/吨,周比下降20元/吨;内蒙古通辽收购价1810元/吨,周比下降10元/吨。后期拍卖成交玉米出库压力较大,贸易商新玉米销售积极性较高,短期内东北玉米市场供应充裕,利多因素缺乏;但受拍卖底价支撑,东北玉米价格后期下跌空间不大,预计总体以稳为主。

谷物进口再度成为可能

6月末举世瞩目的中美领导人会见,终于达成了重启贸易谈判的共识。这次G20会议过后,中美贸易战如期按下“暂停键”。一则引人注意的消息就是,在美方暂停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新关税同时,中方将立即购买大量美国的农产品,其中有多少是谷物呢?要知道,早期传闻中国将进口2000万吨玉米和1000万吨美国小麦。若中美贸易磋商恢复,对于国内玉米市场显然是利空的,当然也可能是我国玉米市场“最后一跌”。

临储拍卖成交跌至谷底

7月4日,临储玉米共计划投放398.19万吨,成交86.91万吨,最高成交价1800元/吨,最低成交价1600元/吨,成交均价1677.3元/吨,成交率21.83%。今年第七轮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率如期下降,并跌至谷底。

分区域来看,在总成交率继续下滑的过程中,吉林玉米相对优势有所体现,成交率维持在40%以上,而黑龙江、辽宁和内蒙古三省成交率已降至20%以下。同时,本周最高溢价降至80元/吨,各地玉米平均溢价更是缩窄至0-60元/吨不等。

自2019年5月23日临储玉米开拍以来,临储玉米拍卖呈现成交率与拍卖溢价“双双回落”态势,拍卖成交率从首拍的90.66%降至21.83%,下降68.83个百分点;以成交量为权重,拍卖溢价从首拍的55.09元/吨降至16元/吨,下降39.09元/吨。预计后期临储玉米拍卖将呈现成交率与溢价“双低”态势,主要原因:一是前期拍卖成交玉米难以顺价销售,参拍贸易商资金无法销售回笼;二是东北加工企业库存充足,新玉米合同采购量较多,参拍积极性不高。三是G20峰会中美元首会晤后传递出中国将立即购买大量美国农产品信号,令国内玉米市场背上“沉重的包袱”。贸易商观望者居多。四是我国局部猪瘟爆发导致中小养殖户大量退出波及饲料消费。

港口玉米库存持续高位

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,南方饲料需求偏弱,港口玉米库存持续处于高位,近期南北方港口总体处于玉米去库存阶段。6月28日当周,北方四港玉米周度下海量27万吨,集港量10.9万吨,港口玉米库存降至400万吨,比前一周下降16万吨,比5月10日当周508万吨最高库存下降108万吨。由于北方港口玉米收购价格偏低,收购主体偏少,6月北港四港周均集港量仅16.5万吨,去年同期周均集港量高达53.9万吨,同比下降37.4万吨。预计7月北方四港库存规模将降至去年同期的385万吨左右,北方港口玉米库存压力将逐步缓解。

7月3日,广东港玉米库存降至112.2万吨,周比下降8.9万吨,比6月14日最高库存140.9万吨下降28.7万吨。其中内贸玉米库存76.8万吨,周比下降5.7万吨,比6月14日下降17万吨;外贸玉米库存35.4万吨,周比下降3.2万吨,比6月14日下降11.7万吨。广东港玉米库存下降除进口玉米到港量减少之外,主要原因是国产玉米到港量大幅下降,6月28日当周,广东港国产玉米周度到港量仅2.2万吨。预计7月广东港玉米库存将降至100万吨以内,与去年同期库存量将基本持平。

综上所述,当前国内玉米市场正在“下游消费”、“临储拍卖”以及“进口可能”多方面因素中寻求平衡。特别是中美贸易关系再度回到谈判桌前,今年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率有“加速探底”的倾向。不过,在目前我国玉米价格水平下,进口谷物暂不具明显优势,临储玉米成交价格逐步贴近底部的情况下,今年7月国内玉米市场有可能成为“蓄势”的一个月。

同时,7月将是国内天气炒作的时间,近期厄尔尼诺现象比较明显,南涝北旱对北方玉米生长的影响以及贪夜蛾向北方蔓延(目前已到河南境内)防控情况可能成为下阶段炒作的热点。尽管目前东北玉米整体顺利进入拔节-抽雄阶段,华北玉米主产区陆续出苗,除了东北区域冰雹灾害以及山东干旱以外,今年玉米主产区整体天气条件尚佳,但在全球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,未来我国产区玉米需水量强度最大的抽雄和吐丝期是否会再现干旱,极端高温是否会在7-8月份授粉关键期出现,都值得我们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