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稻生产面临“三降”陈稻市场弱势依旧

发布时间: 2019-07-16

 因种植效益持续下降,早稻面积连年减少,2018年甚至创下半个世纪以来的新低。预计今年早稻将出现面积、单产和总产量“三降”现象。新季早稻即将收获登场,大米需求仍处于淡季,后期最低收购价稻谷成交将呈继续下降趋势。

  随着最低收购价稻谷单周拍卖成交量快速下滑,其对市场的影响也持续下降。南方新季早稻陆续成熟并逐渐进入收获期,一年一度的早稻收购即将拉开大幕。

  今年早稻产量及质量下降,特别是三等以上质量的稻谷同比将减少。而地方储备稻谷轮出相对顺利,对早稻的需求可能较上年增加,预计今年三等以上的优质早稻价格将有“表现”机会。

  南方阴雨早稻生产受影响

  华南地区如广东、海南等地早稻在6月下旬就已开始收获并陆续上市,开秤价普通在2500~2600元/吨,价格低开后略有走高。江南等地早稻当前正处于抽穗开花至灌浆乳熟阶段,很快也将进入收获期,江西泰和等个别产区也已开镰。

  今年入梅以来,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西、湖南、安徽、浙江等早籼稻主产区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,气温也较常年略偏低,影响早稻生长。本周,预计江淮、江南、华南西部、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多降雨,不利于早稻充分灌浆和成熟收晒。

  持续阴雨天气给早稻生产带来一定影响:一是早稻成熟期略有延后,二是早稻质量将低于上年,三是产量将继续下降。

  截至7月5日,全国早稻一、二类苗占比分别为14%、86%;与上周相比,一类苗减少5个百分点,二类苗增加5个百分点。今年早稻质量较上年下降将不可避免,预计今年早稻谷三等以下质量的将增多。

  由于今年稻米市场走势继续趋弱,早稻种植积极性下降,将出现面积、单产和总产量“三降”现象。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,2019年早稻种植面积460万公顷,较上年减少19万公顷,同比下降4%,将连续第五年下降;产量2730万吨,同比减少129万吨,减幅4.5%,将连续第六年下降。

  拍卖继续市场参与热情降

  自今年5月21日稻谷全面拍卖以来,最低收购价稻谷共进行了22个场次,累计已投放最低收购价稻谷2485.8万吨,实际成交704.4万吨(不含5月20日之前早籼稻已成交的8.24万吨),成交率28.3%。其中,专场稻谷累计成交400万吨,占总成交量的56.8%,可谓“一枝独秀”;2013年至2015年产最低收购价稻谷累计成交273.2万吨,占总成交量的38.8%;2016年至2018年产最低收购价稻谷累计成交31.2万吨,占总成交量的4.4%。

  虽然上周成交量首次低于50万吨,且随着专场拍卖场次的暂停,后期稻谷成交率有继续下降的趋势,但按此进度,预计到今年7月底累计成交的稻谷将超过800万吨,与2018年全年的成交量接近。

  陈稻低迷优质稻价格坚挺

  7月8日,黑龙江延寿县米业公司长粒粳稻收购价3220元/吨,周环比下跌20元/吨,长粒粳米出厂价4820元/吨,持平;七台河市米业公司圆粒粳稻进厂价2640元/吨,持平,圆粒粳米出厂价3740元/吨,周环比下跌60元/吨;佳木斯圆粒粳稻(水分15%)收购价2600元/吨,圆粒粳米出厂价3700元/吨,周环比均持平。安徽巢湖“嘉花”粳稻(国标三等)市场收购价2460元/吨,“嘉花”粳米(国标一级)出厂价3700元/吨,周环比均持平;“丰两优”稻谷收购价2450元/吨,“丰两优”大米出厂价3760元/吨,周环比均上涨20元/吨。安徽蚌埠大米加工厂中晚籼稻收购价2520元/吨,中晚籼米出厂价3860元/吨,周环比均持平。江苏全省粳稻收购均价2540元/吨,周环比下跌20元/吨,粳米出厂均价3700元/吨,周环比下跌40元/吨;中晚籼稻收购均价2500元/吨,周环比下跌20元/吨,中晚籼米出厂价3640元/吨,持平。

  据分析,近期稻米价格普弱优强的原因:一是低价稻谷供应快速增多,二是新季早稻即将上市,三是国际大米价格连续下跌,四是大米需求不足。

  5月份后,越南大米进口已基本恢复正常,对我国大米市场的影响将有所提升。而当前农户余粮基本见底,优质稻收购困难,优质大米供应不足,价格受到支撑。